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5月, 2022的文章

進香.靜想/蔡其旻

撰文、攝影/蔡其旻 2021年第一次參與進香去程,跟隨白沙屯媽祖與山邊媽祖,從苗栗白沙屯走到雲林北港回到家鄉。今年實際報名但因疫情考量,只參與了線上直播的進香,感受很不一樣,沒有肉體的苦痛,心神仍是跟隨著媽祖。 所謂的「香燈腳」猶如媽祖的人間兵馬,進香途中接受民眾熱情的犒賞招待,所有人總說「是媽祖婆請客」。這是信仰的發心,不管你是徒步參與、搭乘遊覽車、提供飲食盥洗住宿等各種服務,甚或協助清理垃圾,一切都是歡喜做甘願受。 進香過程裡把自己放空,想法單純,不需要複雜,跟隨媽祖北港進香,我們每個人都有初衷念頭,對神也對自己負責。凡事盡力而為,接受別人的幫忙,也幫助別人,民眾與香燈腳互助的狀態不分彼此,只因媽祖透過進香的過程把我們拉得更近,因為你相信媽祖能夠帶給你力量。其實換個角度靜想,是你要先相信自己,自助而後人助,也才有如神助。善的信仰讓我們從中得到善的力量,發揮善的循環。 「網路上的進香」是近距離與各種角度的參與,但始終缺少「現場感」。現場感也是一種身體感,只有體會肉身疲累後,一杯開水、一顆饅頭、一陣涼風......都讓人莫名感恩,更何況現場不只這樣!手沖咖啡、能量飲料、水果點心、就連蔥油餅、烤香腸、山豬肉、霜淇淋應有盡有,讓人以為來到美食進香,殊不知這還是在進香路上。我個人的取用原則是,拿自己夠用的,寧可少拿,不忍浪費。 終究擋不住媽祖的呼喚,回鑾最後一哩路,媽祖我來了! 特地買了車票,下午一點二十九分抵達白沙屯車站時,媽祖鑾轎正在這兒休息看戲,兩點半才會起駕準備入廟,彷如媽祖在等我一起出發。這一天白沙屯熱鬧無比,小鎮上的各個宮廟神明也出門迎接媽祖回宮,好像回到小時候在鄉下王爺出巡運庄的大熱鬧場景。 跟著這麼多人在進香路上,總會被激勵,努力勤奮靠自己先付出才有回報。求什麼最好?唯有「平安」二字最實在。

菜菜半勇腳的首走徒步進香心得/楷睿

撰文/楷睿 編輯/方小V 攝影/徐麗珠 進香至今雖還沒開爐,但也象徵此次進香圓滿達成。今年雖只參加苗栗拱天宮至北港朝天宮進香半程,但收穫滿滿。 出發前的不安 媽祖擇日決定今年進香日期在5/20時,我信心滿滿認為媽祖特地挑這時間,也許到那時疫情應已結束。但我錯了,隨著進香日期逼近,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嚴重,確診人數不減反增。身旁的同事、朋友及家人都知道我想報名這次進香,紛紛問我,「疫情這麼嚴重,你真的還要去?就是你們這些人的群聚,讓疫情一直好不了!這是廟方為了賺錢強硬要辦的吧?……」許多負面言論排山倒海襲來,加上當時工作不順,國家考試落榜屢次失利,要邊工作邊準備考試並兼顧家庭,弄得心裡疲累,所以遇到這些言語時,我心裡開始不安且動搖了。 為此,我發了訊息給《香燈腳來開講》的方小V,她回我說會錄製一集節目來回應我們目前遭遇的問題。她說,不要為了進香,影響家人、同事之間的關係及公司運作。跟媽祖進香有許多不同的方式,不要執著一定親身參與,哪怕用線上進香在線上幫香燈腳加油、或是做件好事都好。因此,我釋懷了,我決定不參加這次進香。 但放下後,原本發生的事情又有不同的變化。原本關係緊張的工作對口單位,在進香前一天與我聯絡時,從以前極不禮貌的口氣突然變得親切,還問我是不是要參加白沙屯進香、跟幾天。原來他去年也去進香,與我分享許多進香事。原本的緊張關係突然變得熟絡,工作也順利解決。 小V在節目上有講,進香前可以把自己參與的行程及規劃,稟告白沙屯媽祖並擲筊請示,可以檢視一下自己的進香方式與媽祖是否同意。我為此請特休跑了一趟白沙屯,那天蠻幸運的,可能是平常日的關係,媽祖神龕前居然沒什麼人,可以讓我拿著筊跪在媽祖前面請示。第一筊是笑杯,接著一直得不到聖筊,擲了一段時間後,我把筊放回原位,站在旁邊想了一下。 「是媽祖不同意我進香嗎?」我突然靈光一現,拿起筊再次請示。 「媽祖希望我不要在進香時荒廢考試準備嗎?」 「弟子做隨身背誦小卡,隨徒步進香邊走邊背,這樣好嗎?」 就這樣連續三個聖筊出現,轉身趕緊跟廟方報名。 隨著前面兩個事件發生,我又開始動搖,原本決定不參加,現在卻有不同狀況。後來有一天帶媽媽去跟我家附近雲林大埤的六房媽祖參拜時,想說去年白沙屯媽祖也駐駕在六房媽土庫紅壇,六房媽跟白沙屯媽祖是友好關係,不然請示一下六房媽好了。經過一段長長的跋杯過程,得到「可以跟半程」的結論。 到了進香前一天,我跟

把自己做好就好/沙夏

撰文、攝影/沙夏 編輯/方小V 我在網路上看過一篇文章裡的一句話:「當你心中所感受到的都是美好,那你眼裡就會出現許多美好。」 雖然這是我進香第一年,但也發現進香途中亂象很多。例如:浪費食物、「劫」緣、亂丟垃圾、走路不看路、撐雨傘戳人眼球、偷摸神轎、對媽祖出言不遜......等。甚至在小七休息時,我看到好多人跑去買紙箱,要把拿到的飲料、餅乾、結緣品寄回家。 白沙屯媽祖因為這幾年媒體的宣傳而爆紅,越來越多人參加進香,我也是因為這樣才開始接觸。所謂「人紅是非多」,神明也是。我無意在此討論媽祖怎麼選路、或是神蹟,信者恆信,有親身體驗過的人,就會知道其中神奇的地方。 我一開始對進香的種種亂象也很氣憤,當有人侮辱媽祖時,我更是想跟他理論。但後來漸漸地,我不再那麼做了,媽祖的信徒會自己做好,就算一開始因為不懂而犯錯,也會慢慢改正。就是因為那些人不了解,所以才有所謂的亂象,沒必要因此而對他人謾罵或指責,那樣反而使得自己生氣或招惹麻煩,好言相勸就夠了,聽與不聽,就隨緣吧。 純真美好的本質是不會變的,媽祖也不會因為這樣變得不好。祂還是祂,祂就在那。不理會亂象後,我開始找尋、觀察身邊的美好。 真的!每一秒鐘,都會發現進香路上那些令人感動、會心一笑的好事。我突然想到我媽常常跟我講的一句話:「你不能要求別人做好,所以自己做好就好。」這句話在進香路上真的很受用,共勉之。

媽祖的護佑與安排/Brian

撰文/Brian 攝影/徐麗珠 幾年前妻子罹患乳癌的衝擊、加上自己天生悲觀的性格,「憂鬱症」開始嚴重影響我的生活。 因緣巧合下,我來到白沙屯拱天宮向媽祖祈福。第一次進到拱天宮見到媽祖聖像時,我跟很多人一樣,在人來人往的大殿上大淚崩,那眼淚不是悲傷或歡喜,而是好像媽祖溫柔地摸摸我的頭、安慰著我,告訴我一切都會沒事。 這些日子以來,媽祖真的有保佑,而我們自己也很努力,妻子的病情逐漸穩定,而我也慢慢走出憂鬱症的陰影。因此我決定這輩子只要能走得動,我都願成為祂的兵馬,跟著祂徒步進香,希望以我這點還算虔誠的精神力,有機會能化成祂的力量,來護佑更多眾生。 今年進香其實沒有完成自己預定的目標,一方面擔心染疫,另一方面也是自己經驗不足,但我已盡力地從拱天宮走到北港。在媽祖進到朝天宮之後,我向媽祖稟告下馬,回家後癱在沙發上,看到直播中跟著媽祖冒雨回鑾的香燈腳們,不禁覺得羞愧難當。 這回進香過程歷歷在目,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那看不見盡頭、又長又直的大甲溪橋、大安溪橋以及自強大橋。而我在身上摸出許多的「自產」鹽巴、與抵達崙背後吃的那碗熱騰騰的鍋燒意麵。在崙背三村活動中心打地鋪戴口罩睡覺,那個明明很累卻睡不著的失眠夜。右腳小拇趾起了大水泡後,在凌晨兩點捏著拳頭走了六個多小時的步步刺痛,以及當我癱坐路邊時收到加油打氣的護身符......這一切都好讓人難忘。 媽祖鑾轎每每經過身邊時的悸動,還有看到路旁向媽祖鑾轎跪拜頂禮的信眾們臉上虔誠堅毅的表情,以及一路上提供補給、清潔的各種貼心善意,都讓我熱淚盈眶,感動不已(現在寫的這裡,還是忍不住紅了眼眶)。 我覺得「白沙屯媽祖進香」是一種苦行,過程真的很辛苦,要承受日曬雨淋與肉體的疲累與疼痛,但強大的信念、以及媽祖給人的感動,都會讓我覺得心靈被深深地撫慰,而這種感覺會超越過程中所有的苦,轉化成一種喜悅與滿足。 盡人事,聽天命。 我相信媽祖會有最好的護佑與安排。

用愛與包容取代批評謾罵/蔡小歐

2015年5月16日晚間十一時多,伸港福安宮歷經火劫。 2015年5月22日白沙屯媽祖進香中午停駕伸港福安宮。 撰文/蔡小歐 編輯、攝影/方小V 十多年前,我在伸港福安宮看到一支不到兩千人的隊伍,當地耆老告訴我,這是「白沙屯媽徒步往北港進香」,此時我才知道苗栗白沙屯有著這麼一間宮廟。 耆老繼續告訴我,在以前農業社會時,整個進香隊伍只有二百人左右,都是他們自己庄內的人。他們剛開始來到我們彰化海線地區,尤其在大半夜時分經過時,聽到敲鑼聲,還誤以為是彰化海線俗稱「送肉粽」的送吊煞儀式,居民們聽到都會關門閉戶不敢出來。這些進香的香燈腳都自己攜帶水與糧食,沿路克難地來回,後來因為媽祖婆靈感、香客越來越多,直到近幾年才開始有幾輛車子出來幫忙打光照路,還有少部分伸港居民會買礦泉水、飲料給他們補給。而伸港福安宮早年還沒整建前,基模並不像現在這麼大,但空間尚稱足夠,也算是一個可以讓他們稍微休息的宮廟,因此奠定拱天宮與福安宮兩宮深厚的友誼。 2009年停駕伸港福安宮 有走過三十多小時急行軍的人一定都對伸港福安宮有深厚感情。 香燈腳們來到慘遭祝融的福安宮,都感到非常不捨。 幾年前,伸港福安宮因發大爐慘遭祝融當年(編按:2015年),白沙屯媽祖隨即來探視,入廟三進三退的當下,我跟香燈腳俊賓感動地抱著流淚,俊賓真是性情中人,一個大男人哭到一把眼淚一把鼻涕,在場的福安宮工作人員也都紛紛感動落淚,這一幕讓我一直很難忘。(編輯表示:我當場也淚流滿面 😭 ) 當媽祖停駕後,香燈腳們紛紛解囊添香油錢,表達感謝。 從十多年前不到兩千人的進香團開始參與,到今年報名超過九萬人,我從醫護團創團、一直轉換舞台到現在,經拱天宮二媽指示奉茶給香燈腳。這幾年以觀光性質出現的香燈腳變多,衍生的問題陸續出現,我深信婆仔希望我們做好自身榜樣,讓大家都能變成優質的香燈腳,並且希望這份人情味與大愛能影響整個社會。 或許有些進香行為模式不被認同,然而「莫忘初衷」、「禮義廉恥」說來容易,我們自身都不見得能做到好,何況是剛加入沒幾年的新進香客們。我們應該多一點愛與包容、少一點批評謾罵,將其導回正軌,這才是媽祖婆要給我們的教誨! 婆仔的囝仔 蔡小歐

後疫情時代的進香路/陳有騰

撰文/陳有騰 編輯/方小V 攝影/方小V、王隊長 進香若干年,初期時會在上午把工作業務忙完,再循著媽祖GPS加入隊伍中,跟著媽祖婆到駐駕點休息後,再「下馬」回到家中休息,如此日復一日地參與進香活動。到了近些年,比較能夠無後顧之憂地參與全程進香,也慢慢習慣這種感覺與模式。每年除了期待過年外,「進香日期」也讓我同樣期待著,因為這種與家人朋友相聚的日子,讓人愛不釋手,「媽祖婆選日子讓平時居住各地、卻志同道合的朋友,能有個聚聚聊天的機會」! 某年進香結束,我花了一天登門逐一感謝進香期間讓我借宿的好心人。「飲水思源」,看似簡單,卻鮮少人執行的行程,拉近香燈腳與住戶的關係,一句「以後年年都要來住喔」 ,讓我們的感情宛如家人般親密。如今,在進香期間,我都會接到這群「家人」的電話,這種與大家結緣的「心」,更勝過五花八門的實體結緣品。 進入後(厚)疫情時代,所有選擇都受到更多未知因素影響,結果往往不如預期。在多重考量下,我今年決定當個「有始有終」的線上香燈腳。所謂的「有始有終」,其一,在起駕日送媽祖出城;其二,參與最南端的終點—朝天宮;其三,隨著媽祖婆回宮入神龕拉下紅布,一同結束這年的徒步進香。我親身參與並享受這完整的三天。 出城時從牌樓至拱天宮的人潮真的是難以想像的少,似乎大家都有所顧慮而無法前來。同樣的點心站、開放休息的店家也都變少,當下一度有回到好幾年前進香的感覺,所有事物都回歸簡單,「隨遇而安」,一切儘量靠自己,減少人與人的接觸。最大的不同是「網路」的進步,「線上進香」成了不便中的另一種選擇。看著今年神轎南下的S型路線圖真的太艱辛,飄忽不定、無法猜測的媽祖婆讓人又愛又恨啊! 😂 到了「熟走族」們預想的駐駕點伸港福安宮,觀看直播的我,以為就要在5/20的下午5:20駐駕了,卻眼睜睜看著神轎輕飄飄地轉身離開,繼續南行,把香燈腳期待的心與疲憊的步伐拋在身後。 而五、六月盛行的梅雨季,在回程路段,雨終究不間斷地落下 來,回首進香上次飄雨應該是2019的回程了。這幾年進香大多是炙熱氣候下的「烤驗」,難得這回能「雨神同行」,兩者各有好壞。不過天雨路滑,行走、行車都得減速慢行,我看到少數撐傘的香燈腳,心裡有點感慨。 雖然進香近年無雨,但平時網路上有不少人在宣導不要撐傘走,路上也有善心人士發放輕便雨衣,卻仍有人自顧自地撐傘走。遇到這種情況,千萬別大聲指責,因為這會讓彼此都不愉快,也讓其他人

媽祖給我的提醒:莫忘初衷/妃妃

撰文/妃妃 編輯/方小V 攝影/張煥章 2017年是我走白沙屯進香的第一年。因為男友前一年有去,隔年他約我一起,我就跟著去了。第一年嘛,知道白沙屯媽祖很有靈感,但也沒有特別想法,純粹抱著「我也可以睡路邊,我也可以走得動」的想法,就這樣安排好休假跟著男友進香去。 中午搭客運到彰化大約下午四點,被好心的香燈腳載到鑾轎附近開始跟著走。我的第一晚在合興宮廟方臨時搭建的棚子下睡覺,第二天下午四點半在褒忠駐駕,轉角的鱔魚麵店老板聽到媽祖駐駕,二話不說請客人趕快買一買,不要買太多,因為他要準備煮給香燈腳吃。我聽了好驚訝,沒想到老闆為了媽祖可以做到這樣,真是太感人。那晚好像是半夜兩點半起駕,我也跟著媽祖一路走到元長這個一級戰區。 元長簡直像個不夜城,似乎比過年還熱鬧,放不完的煙火跟鞭炮。在台19線前往北港的路途,七彩鞭炮、長長的紅地毯、重機大吊炮等等,都讓我這個小菜雞驚喜不斷。一路走下來,我的腳早就在駐駕褒忠那晚廢掉,腳痛到不行,加上這天天氣又熱,到北辰派出所的時候,我幾乎快走不動了,心裡一直有放棄的念頭,但最後仍撐到朝天宮看媽祖入廟。這次深刻的體會,開啟我的進香路,於是第四年開始約了同事,第五年那位同事陪我走了全程,一直聽我們走了好幾年的朋友也跟著走了三天。 今年因為種種因素,我們從崙背開始跟著走。男友跟我加上朋友三人一起出發,走到元長跟褒忠的路口,男友說在這裡等吧。很幸運的,我能在轎旁看著媽祖擇路(有多久沒遇到神轎擇路了)。後來感覺朋友體力不支,於是休息一下,招了一台車讓朋友上去休息超前進度。此時,我們已經落後不少,黑漆漆的路上非常安靜。 「很久沒有跟你兩個人這樣走進香路。」我說。 「你就愛呼朋引伴啊!」他回答著。 是啊,從我進香第四年開始有朋友加入,走路的時候總要顧著朋友,又怕跟不上男友。第五年我走全程,中途男友雖有加入,也是這樣顧前顧後的沒辦法安心走。這幾年人太多又常被海放,所以根本沒想到有機會走在轎邊。我們一路走到早上五點上車,因為交通管制車進不去,於是只好下車,只坐了十二分鐘。進到元長,媽祖已經在鄉公所休息,原來我們就在媽祖附近,於是決定在鞭炮紅地毯旁邊的民宅等待,忽然驚覺,這裡不就是我第一年進香看紅地毯的地方嗎?!感覺一切好像回到第一年行走的時候。到北港下馬之後,我們就結束今年短短卻滿足的進香路。 一樣的台19線,一樣從天黑走到天亮,一路上鞭炮聲不斷,一樣覺得好像快到

《另一種注目|白沙屯進香故事》紀錄片觀後心得分享(四)

 撰文/River Chen 我不是「香燈腳」,只能算是一個「進香客」。這樣形容就知道我個人還未跟過「粉紅超跑」,只有跟過「大甲媽遊台灣」。 對白沙屯拱天宮的了解,是因為多年前在電視上看到新聞,說鑾轎很神奇地會有自己的意志與想走的路線,總覺得像民間故事般神奇。幾年前曾聽到周遭一個朋友自己去白沙屯參拜,但也沒有太在意。直到後來有一天,我一個人買了莒光號的火車票,一早從台北出發,到了白沙屯車站,沒想到它是一個小小的鄉鎮,路上幾乎沒甚麼人。但一轉進拱天宮的巷道,又驚訝到平日竟有這麼多人前來參拜。我看到白沙屯媽祖,有種莫名的親切感,很喜歡這樣的宮廟,那種剛剛好的氛圍。之後,每年我都會找時間去拱天宮走走,然後看看海。 在2019年偶然認識一個朋友,因為他的引路,又剛好時值工作轉換期間,我騎著單車跟著大甲媽全程九天,那是我第一次同時追上兩位女神,稜轎腳的體驗,也讓我看到粉紅超跑突然轉向的一幕,然後就開始我每年的進香之旅。接下來兩年因工作關係,只參加半程就必須回來工作,但每年在路上總會看到不同的人,往同一個方向前進,每個人有自己的步伐和速度。 這次因為《鏡新聞》這一系列紀錄片,花了一些時間看完,我覺得是個很棒的紀錄,從人的角度去看這個活動,就像標題寫的〈另一種注目〉,林幸福大哥說:「信仰就是生活的一部分。」或是陳志軒同學說的,「人要努力,神明才會幫忙。」每個人都因為宗教,有一個自己的信念。影片中也有人說到每年到了這個時間就會想「回來」跟媽祖走一趟。我覺得用「回來」一詞真的很有趣,因為我也曾在大甲遶境進香路上聽到進香客這麼說,我自己也是每年時間到了就會回去跟。 我自認為不算一個虔誠信徒,會想跟大甲媽祖遊台灣,其實只是想去體驗台灣的民俗文化,因為跟著去繞境,才有機會拜訪一些台灣小鄉鎮;然後就是「放空」,暫時離開原有生活環境。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,「去感受滿滿的人情味」。我曾在YouTube看到進香影片中有這一句話,「媽祖照顧阮一冬,換阮照顧哩一工」,那種無私的奉獻,真是滿滿的感動。有時候周遭的人問我為什麼會一直想走下去,就如同大家說的,無法言喻,只能自己親身體驗。今年大甲媽已經回鑾,我也只有跟半程,謝謝一路上陌生人給予的幫助。我還沒有跟過粉紅超跑,也許有一天,希望在路上碰到主持人、或是影片上的各位。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 撰文/陳良鎮 謝謝《香燈腳來開講》小V、感恩《鏡電視》記者陳函

《另一種注目|白沙屯進香故事》紀錄片觀後心得分享(三)

  撰文/黃建文 非常感謝鏡電視《另一種注目-白沙屯媽祖進香故事》節目團隊,帶來這麽精彩的進香紀錄影片。 隨著影片中的劇情鋪陳與走向,自己的心境也不知不覺地進入此境。望著影片中出現的人事物時,自己才深刻體會,原來出現在白沙屯媽祖進香文化中的香燈腳們、或是沿途的店家、結緣善信大德們,大家都有著屬於與「白沙屯媽祖」的一段緣份及故事,而我自己也不例外。 想當年(2005)在3C產品尚未如此蓬勃發展時期,我透過當時網路的簡易論壇(白沙屯田野工作室),開始與白沙屯這塊園地接觸。透過版主們的一一解惑,讓我一點一滴累積並了解進香文化與注意事項。 2008年在時空背景都允許的情況下,身為大四生的我,第一次踏上進香之路。當時一來想為罹癌的阿公祈福、二來想跟隨媽祖婆走路去進香。雖然當時的進香,因仍須顧及學業,只能片段參與,但是頭一回的進香路,已讓自己深深喜歡上這種親近鄉土及感受濃烈人情味的感覺。 另外,非常感謝媽祖婆們(白沙屯媽祖&山邊媽祖)牽起的緣份,讓我在白沙屯這塊園地中,認識許多前輩及好友,大家雖然平時忙於工作與生活而較少聯繫,但每當香期將至,彼此間的聯繫就會立刻接上,並詢問彼此當年的進香計畫、是否順遂安康。 進香路上,每年都有許多故事正在刻劃記錄著,但一條路上,要如何從徒步的苦行體驗,轉化成自我內心的關照,或許自己來走上一遭,答案就會呼之欲出了。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 撰文/Yi Fei 二刷結束!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集裡台語教授說的一段話:「阿嬤每天拿三柱香跟媽祖唸唸有詞,唸唸就嘸代誌,嘸唸就出代誌。」不知道為什麼,這段話大概在我心中縈繞了一個禮拜!確實,以前的母親在孩子面前要堅強,不願意表現出脆弱的那一面,所以把心事都跟媽祖說,就像幸福大哥說的,也許只有在媽祖面前,幸福媽媽才會有柔軟的那一面。 另外,幸福大哥有一段話我也很有感觸。什麼是神蹟?同樣一件事對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。沒錯!記得2018急行軍那年,在出發前,想要一條橡皮筋,剛好在我後面排隊的大哥,他包包上掛了好幾條,說要給有需要的人。當我想到忘了帶袖套,沒多久就看到有人在發袖套......種種之類的事,對才第二年參加進香的我,真的覺得好神啊!但這真是神蹟嗎?現在的我也有了不同的想法。 關於「白沙屯進香」,很多節目都有以此製作專題,但從「白沙屯母親」角色出發的幾乎沒有,也很少看到近距離訪問到進香中的轎班人員,

《另一種注目|白沙屯進香故事》紀錄片觀後心得分享(二)

  撰文/鄭伊純 每年最期待的就是隨媽祖出發進香,小時候跟著遊覽車進香團,長大後跟著白沙屯徒步進香。「進香」對我而言一直是充電正能量的來源,也是一種情感連結的來源,把各方有緣人在一年一度的進香裡牽在一起。在媽祖面前,我們放下身份,不再是充滿煩惱的媽媽、嚴肅的主管,而是虔誠的善男信女,傾訴心情、為親朋好友求庇佑。 在進香路上,是「苦行」更是「修行」。沿路觀察香燈腳們及信眾們的互動,一路上我們互助,是媽祖教會我們慈悲,在幫助別人與被幫助的情境下,學會感恩的心,感謝一路無私奉獻,讓社會變得更美好的人們。 去年我有幸在西螺大橋旁的平台上,親眼目睹鑾轎擇路的現況,《另一種注目》寫實地拍出當時令人感動的畫面,至今心情仍悸動著。很喜歡幸福大哥說的,「所有的信仰是在反應祖先留給我們的生活經驗,與其解釋神蹟,不如思考祖先留給我們什麼智慧。」若真的「潦溪」,陌生人牽起彼此的手一起度過未知的溪流,是人們最真摯的溫情。媽祖,是天上的媽媽,透過轎輦給予溫柔安撫的力量,注入無形的堅強勇氣,讓善男信女們誠心向善。在進香的過程中,感受祖先留給我們的文火,一步一腳印,讓萬年「香火」薪火相傳。 看到文翠姊「回家」與家人的情感連結,也是令我動容的階段,進香也是凝聚家人愛的力量。謝謝《香燈腳來開講》小V、謝謝林彩阿嬤、謝謝幸福大哥、謝謝影片內的所有經典人物,更謝謝《鏡電視》函謙及所有跟拍工作人員們,讓我們用不一樣的角度跟隨媽祖。「另一種注目」,讓我們用另一種角度,另一種視野,隨著白沙屯媽祖往北港朝天宮進香,讓在進香的每一段文化,雋永傳承。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 撰文/許智凱 本記錄片的影像雖然像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,敘述著五個主角從小到大的生命經驗、與自己對媽祖進香的個人體悟,而貫穿全局的似乎是媽祖婆的保佑,卻不斷藉由不同人對於神蹟、對未來困頓的不同看法,來破除「媽祖保佑」這樣一句概括的連結。若不相信神蹟、不歸功媽祖,則何須涉入這項以媽祖為主、充滿困頓的旅程? 所以貫穿整部紀錄片中所有不同生命經驗的,其實是自我得以發展,或透過自己的客觀經驗,使隊伍得以順利完成進香旅途、輔助媽祖完成一趟四百公里的徒步之旅。又或是在自己生命遭遇的波折與浪潮中,得以乘上一艇扁舟,在動盪的生命裡得以向下一個目標邁進。這些主角透過己身能力來肯定自我、也有透過寄存不安與恐懼,才能平靜安穩地以智慧去面對考驗、成就自己。 然而,提供「自

《另一種注目|白沙屯進香故事》紀錄片觀後心得分享(一)

撰文/Michael Xie 從第一集到第五集,看著熟悉的路線畫面,有我短暫四年陪媽祖走過的路,加上去年一起走過的遊庄。人家都說:「走路很累耶,你怎麼受的了?」如同鏡電視裡面訪談的文翠師姐與小V師姐說的幾段話:陪媽祖走的這段路,是一整年心靈的充電,也讓自己一整年的心靈獲得救贖。常覺得人生好苦,我已經不行、撐不下去、感覺人生好難的時候,就想到白沙屯媽祖進香的時候。陪伴媽祖走的那幾天,從頭到腳、由外而內,整個身、心、靈都覺得好快樂,有很大的滿足。 外人可能很難想像香燈腳前輩說的,「陪伴媽祖的路上什麼都不要想,完全放空自己、陪伴媽祖就好,媽祖會幫你指引方向」。在路上陪伴媽祖看到的不是神蹟,而是媽祖的親切與溫暖,還有許多香燈腳的故事陪伴。我們都是默默無聞的香燈腳,卻有這麼多親切的人幫助我們走完這個旅程,不管在食、衣、住、行各方面都有無數的人在分享、付出滿滿的心意,讓你在這段陪媽祖的路繼續撐下去。 第一年走進香時,有幾件讓我感動的事,它也開啟我後來每年都去走的生涯。 那年第一晚急行軍晚上十一點出發,走到彰化王功已經下午四、五點。前一晚覺得很冷,白天又很熱、很曬,中間遇雨有淋到一些,到了傍晚在王功遇到十幾輛載著桶裝美食的3.5噸藍色餐車。這十幾輛車從嘉義來,他們開車一路跟著媽祖,等終於停駕王功後,就提供晚餐給我們這些香燈腳吃。我去盛裝麻油燒酒雞時,打菜的阿伯裝了很多肉給我,沒什麼湯,怕我餓到。 我因為淋到雨有點冷,所以跟阿伯說:「阿伯謝謝啦,湯給我多一點,肉不要太多。你們從嘉義開一兩個小時的車過來,很辛苦捏,謝謝你。」 阿伯說:「少年耶,我才要謝謝你,阿伯七十幾了,沒辦法陪媽祖走,你幫我陪媽祖走,我才要謝謝你,你更辛苦,多吃一點,不要餓到,也不要冷到。」 當下聽到這句話,忍不住眼眶泛紅哭了出來。對我們來說,我們只是陪媽祖走的年輕人,何德何能讓阿伯們為我們付出這麼多,這讓我感受很深、很溫暖、很感動。究竟是什麼活動能讓這麼多人願意付出愛、時間、金錢、與體力準備這些食物,還要拜託你吃、拜託你喝、拜託你坐上車吹冷氣......竟是為了我們這些跟著媽祖走的普通人。有一位公視記者大哥告訴我:「你有想過為何大家願意這樣付出,而且付出這麼多?就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跟媽祖的故事、受媽祖照顧、或是與媽祖有緣分牽起所有人。我們都要對進香路上遇到的每個人、每件事充滿感謝,由於他們的付出,才讓我們平安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