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《另一種注目|白沙屯進香故事》紀錄片觀後心得分享(二)

 

撰文/鄭伊純


每年最期待的就是隨媽祖出發進香,小時候跟著遊覽車進香團,長大後跟著白沙屯徒步進香。「進香」對我而言一直是充電正能量的來源,也是一種情感連結的來源,把各方有緣人在一年一度的進香裡牽在一起。在媽祖面前,我們放下身份,不再是充滿煩惱的媽媽、嚴肅的主管,而是虔誠的善男信女,傾訴心情、為親朋好友求庇佑。


在進香路上,是「苦行」更是「修行」。沿路觀察香燈腳們及信眾們的互動,一路上我們互助,是媽祖教會我們慈悲,在幫助別人與被幫助的情境下,學會感恩的心,感謝一路無私奉獻,讓社會變得更美好的人們。


去年我有幸在西螺大橋旁的平台上,親眼目睹鑾轎擇路的現況,《另一種注目》寫實地拍出當時令人感動的畫面,至今心情仍悸動著。很喜歡幸福大哥說的,「所有的信仰是在反應祖先留給我們的生活經驗,與其解釋神蹟,不如思考祖先留給我們什麼智慧。」若真的「潦溪」,陌生人牽起彼此的手一起度過未知的溪流,是人們最真摯的溫情。媽祖,是天上的媽媽,透過轎輦給予溫柔安撫的力量,注入無形的堅強勇氣,讓善男信女們誠心向善。在進香的過程中,感受祖先留給我們的文火,一步一腳印,讓萬年「香火」薪火相傳。


看到文翠姊「回家」與家人的情感連結,也是令我動容的階段,進香也是凝聚家人愛的力量。謝謝《香燈腳來開講》小V、謝謝林彩阿嬤、謝謝幸福大哥、謝謝影片內的所有經典人物,更謝謝《鏡電視》函謙及所有跟拍工作人員們,讓我們用不一樣的角度跟隨媽祖。「另一種注目」,讓我們用另一種角度,另一種視野,隨著白沙屯媽祖往北港朝天宮進香,讓在進香的每一段文化,雋永傳承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


撰文/許智凱


本記錄片的影像雖然像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,敘述著五個主角從小到大的生命經驗、與自己對媽祖進香的個人體悟,而貫穿全局的似乎是媽祖婆的保佑,卻不斷藉由不同人對於神蹟、對未來困頓的不同看法,來破除「媽祖保佑」這樣一句概括的連結。若不相信神蹟、不歸功媽祖,則何須涉入這項以媽祖為主、充滿困頓的旅程?


所以貫穿整部紀錄片中所有不同生命經驗的,其實是自我得以發展,或透過自己的客觀經驗,使隊伍得以順利完成進香旅途、輔助媽祖完成一趟四百公里的徒步之旅。又或是在自己生命遭遇的波折與浪潮中,得以乘上一艇扁舟,在動盪的生命裡得以向下一個目標邁進。這些主角透過己身能力來肯定自我、也有透過寄存不安與恐懼,才能平靜安穩地以智慧去面對考驗、成就自己。


然而,提供「自我發展」平台的不正是媽祖嗎?如果沒有這個平台,也許就少了一分實踐的機會以肯定自我,也許就不能再將恐懼與不安予以寄託,生活將會隨著這些情緒加重步伐。誠如片中一句「我需要自己努力向前走,因為當你無助的時候,你會感覺到祂在,然後祂在這件事情就很清楚的安慰到我」。又或者「那時候會覺得自己很無助......主要是幫我,一定要給我智慧、能力跟穩定,我才能去解決這些事情」。短短幾句入木三分,將媽祖給予自我發展的空間刻畫地唯妙唯肖,因為各個香燈腳都在這一個平台上,讓「自我」有機會透過不同方法去實現,這個香燈腳可以是現在式,可以是未來式。看完紀錄片後,可以因為同為香燈腳而對共同記憶產生連結、有所感動,也可以因為這個平台不限對象,感受包容與接納而期待,也許這就是我觀後久久不能自已的感動原因。


有別於網路上諸多媽祖加持影片的直白,這部紀錄片深刻紀錄了每個在媽祖提供的平台上,主角與媽祖互動的過程,有更多生命傷痕、結痂、癒合得以被看見,並提供每個香燈腳或準香燈腳一個與自我和解的機會。誠如片中舀火前,法師誦念的「熄滅心頭火,點起佛前燈,願以大智慧,無量放光明」。媽祖婆提供了這樣的機會,相信「善緣必應」,每個香燈腳或準香燈腳都能藉由媽祖的平台發展自我。



【編輯/方小V】

留言

  1. 很棒的香燈腳分享,雖尚未親臨,然已接受到媽祖的溫暖與力量,期待我即將跟隨你們的腳步,ㄧ起走到北港朝天宮!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